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上,荆州预制菜企业展区吸引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现场对接合作,现场签约2.16亿元采购订单。
阅读提要
刚刚闭幕的第五届进博会上,预制菜成为热门产品,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携带“当家”产品纷纷亮相。来自荆州华贵食品的洪湖藕带、洪湖藕汤,小胡鸭的鸭脖、鸭翅等系列产品,引起参展商广泛关注,收获一批意向性订单。
预制菜在国内早就有之,以往主要面向企业,受疫情影响,随着“宅经济”加速兴起,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成为市场新宠。
作为农业大市的荆州,一直在探索农产品深加工的出路。抢抓新风口,荆州积极切入预制菜新赛道,力争“十四五”末形成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华中预制菜之都。
10月底,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在荆州举行,集中签约项目投资额达556.46亿元。
预制菜产业站上万亿风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上获悉,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2022年以来,预制菜赛道持续升温,预制菜成为资本“新宠”,全国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6.6万家。预计未来3至5年,预制菜产业每年增速20%—40%,有望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国联水产、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行业内餐饮、供应链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产业。如安井食品就在荆州落户。跨界资本也想把预制菜培育成为公司新增曲线,如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推出即热新米饭,深圳地铁推出餐饮品牌“深铁食研室”,盒马工坊、象大厨等电商企业,美的、碧桂园等通过投资平台曲线入局预制菜。
“美国、日本预制菜产业早已迈向成熟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文锦认为,国内预制菜大火,看上去偶然,实则必然。一方面,冷链物流技术逐步完善,生产企业早已做好进入新赛道的准备;另一方面,“懒人宅经济”“厨房小白”“996工作制”等因素推动了预制菜需求加快增长。
2020年以来,持续的新冠疫情更是引发了“全民皆厨”运动,加速让预制菜走到聚光灯下。诸多餐企为抵消堂食损失,积极自救,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推出自热、快手菜等产品,创新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2021年广东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举办广东预制菜双节营销,在预制菜产业“拔得头筹”。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一直关注研究中式预制菜产业,她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作主旨报告。她表示,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桌消费,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和就业。
作为产粮大省,湖北的水稻、生猪、淡水产品、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朱蓓薇看来,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利于推动湖北农业的产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
2021年,湖北精准布局、完善政策,推动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向预制菜领域延伸。抓住难得机遇,荆州积极谋划布局预制菜产业蓝图。
头部企业纷纷抢滩荆州
11月8日,监利市鑫满堂红食品有限公司,货车进进出出,工人将一箱箱调味小龙虾预制菜品从仓库搬上货车。总经理毕海介绍,鑫满堂红每年生产调味小龙虾4000吨,年产值2.5亿元。以往,每年4—8月是小龙虾生产旺季,六成订单集中在夏季。现在已是初冬,鑫满堂红食品有限公司的调味小龙虾产品依然销售很旺,每周销售50吨。
“预制菜产品让小龙虾实现逆周期上市。”毕海说,公司调味小龙虾产品价格一直很稳定。前不久,成都一家有3000多家门店的烧烤连锁企业,与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发展预制菜产业,荆州得天独厚。
荆州素有“鱼米之乡、中国粮仓”之称,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淡水渔业第一市”。其中,小龙虾产量46.3万吨,全国每四只小龙虾中就有一只产自荆州。
荆州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2家,居全省第二位,其中预制菜企业80余家,各县市区均有一定产业基础。洪湖市华贵食品拥有60多种产品,年销售额达18亿元。荆州小胡鸭全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300多家门店遍布城市中心城区和各大火车站。公安东南醇牛三鲜火锅预制菜产品每年产值以20%速度增长,产品远销海外……一批荆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丰富预制菜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成为湖北预制菜市场主力军。
国内预制菜头部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荆州。“良之隆·2022中国楚菜食材电商节”吸引省内外120多家餐饮采购企业现场对接合作,参展的54家荆州预制菜企业现场签约2.16亿元采购订单,意向签约5.1亿元。
安井食品、锅圈集团、中膳国际、麦金地集团、正大集团等预制菜头部企业纷纷在荆州“跑马圈地”。今年8月,安井在洪湖布局的预制菜肴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上,锅圈实业集团总投资50亿元,将新建年产10万吨级别水产类预制菜(华中总部)生产基地。正大集团投资30亿元,发展水产预制菜产业链项目。麦金地集团签约25亿元,布局中央厨房和华中淡水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打造华中预制菜之都
“处于风口的国内预制菜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斌表示,目前国内预制菜产品定义、分类不清,行业标准上各自为政,标准化面临极大挑战。
冷链物流配送能力也制约了行业发展,预制菜企业普遍难以突破区域限制,在生产规模、异地复制、物流运输等方面存在诸多瓶颈。此外,预制菜菜品设计、加工与检测分析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亟待突破。
荆州鱼糕、荆沙财鱼、皮条鳝鱼、公安牛肉、笔架鱼肚、洪湖莲藕……近年来,各类代表“荆州味道”的预制食品声名鹊起,但生产标准不一、加工工艺不先进、品牌不响等因素,也制约着荆州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突破产业瓶颈,荆州打出“组合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陆智峰介绍,荆州即将出台《预制菜产业十条扶持政策》,从壮大产业集群、建设研发平台、构建监管体系、培育示范企业、培养产业人才、加强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等方面综合发力,促进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
建设华中预制菜之都“路线图”也已明确。《荆州市预制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23—2027年)》提出,经过3—5年努力,力争全市预制菜产业规模达到 500亿元,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 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把预制菜产业发展成荆州加快建成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支柱产业。
预制菜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荆州将成立华中预制菜之都产业研究院,整合政府、高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教资源,通过共建专业、共设基地、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共创成果、共育人才,探索预制菜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
增强荆州预制菜产业整体竞争力,荆州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800万元—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预制菜品牌培育和宣传工作,全力打造预制菜知名品牌,助推荆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