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新闻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他们正在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2018-03-01
辐照原材料的正确选择是辐射育种成功的基础。根据辐射育种特点选择综合性状好、有某一两个须改良的性状的品种、无性系或杂交材料作为处理的原材料。
2018-02-22
辐射诱变可提高突变频率,一般比自然突变频率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②变异的范围广泛,类型多样,有株型、花色、花形、花大小、花期、抗逆性等,还可能产生自然界和应用杂交方法不易获得的稀有变异类型。
2018-02-22
在20世纪20年代初,意大利、荷兰的科学家开始进行观赏植物辐射诱变研究。到1936年,德莫尔(W E Demol)用X射线处理郁金香,经过10多年时间育成了‘法腊迪’(cv Faraday)突变品种。
2018-02-22
辐射育种是利用电离辐射,使观赏植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018-02-22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中油莎1号”,日前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这是我国育成的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
2018-02-06
6月6日,由河北粟神种业举办的2017年小麦新品种 “辐照麦6002”观摩会在邯郸永年县召开,来自我省的种子经销商、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8-01-01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周利斌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浅层治疗及生物辐照终端提供的碳离子束,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的诱变规律进行研究,构建了突变种子资源库,首次从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碳离子束辐射对拟南芥的诱变分子频谱及突变率。该成果发表于《植物科学前沿》。
2017-11-30
?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是植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辐射诱变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共性课题。目前,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集中在表型、染色体畸变、遗传物质多态性及特定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而分子水平的突变特征研究仍相对薄弱,欠缺全基因组水平大视角、多方位及大样本量数据支持。
2017-11-28
随着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的顺利返航,一大批空间搭载物(植物种子和微生物菌株等)圆满完成12天的太空之旅,经过神奇的“空间诱变”之后,它们将会发生怎样的奇迹?随着这些新的科研成果的诞生,又将会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的相关搭载方代表。
2017-10-27
?1934年,印尼科学家托伦纳利用X射线照射烟草,育成烟草新品种,开创了农作物辐射育种新纪元。我国的辐射育种起步于1958年,起步晚但辐射育种成绩斐然,诱变育成育变品种占世界诱变品种总数的25%以上。
2017-10-20
我国花生辐照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为开拓新的育种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对花生不同诱变方法及诱变结合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
2017-10-16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作为武夷茶高贵象征的大红袍,名列“中国十大名茶”,品质优异,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
2017-08-05
?柬埔寨金边 — 柬埔寨农业研究人员发现,买不起足够肥料的较穷农户能够通过更多地使用粪肥和堆肥及在水稻种植季之间种植替代作物来实现高产。
2017-07-10
?辐照育种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辐照育种主要以X射线为诱变源,逐渐发展到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激光、电子束、紫外线等,60Co-γ射线是最常用的辐射诱变源。运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作物、观赏植物、林木和果树中陆续育成了大批新品种。但传统辐照育种存在M1代存活率低,M2代突变谱窄,重复性和方向性差等缺点。
2017-06-22
湘潭县|
宣汉县|
安吉县|
英吉沙县|
舟曲县|
吉隆县|
江口县|
汕尾市|
临武县|
鹿邑县|